二百二十八 玄德,你懂凉州?(2/3)
,地方分离派特别的多,且中央派也无法在雒阳混到核心重要的职位,无法推动雒阳朝廷的政策向凉州倾斜资源。其余各州,尤其是豫州、兖州、冀州这种地方出身的官员,往往都能推动朝廷政策向自己的家乡倾斜资源,使自己的家乡获得更好的待遇和税收优惠之类的。可是凉州出身的官员就没有这种能力。好事凉州捞不到,坏事第一个上的就是凉州。凉州人还很少能去中原核心地区的州郡当地方主官,只能去边远地区当地方主官,比如幽州、并州、扬州等地,很难在经济繁华地带出任太守之类的职务。而中原地区出身的官员则能够轻松在凉州任职,作威作福,嚣张跋扈,凉州人还要腆着脸上去跪舔。长期这样的二等公民对待,以至于不单单是雒阳朝廷不想要凉州,凉州都快不想要大汉帝国的国籍了。而且究其根本,东汉帝国对凉州失败的治理策略和派往凉州的外地官员的不做人行为也是导致凉州人越发背离雒阳朝廷的重要推动力。凉州人本身并不是一开始就要背离雒阳朝廷的,甚至于那些羌胡部落当中,大部分也并不愿意和帝国中央明目张胆的做对。就算是这一次的全面反叛,也只有先零羌这个部落深度参与,其他羌人部落大都置身事外,观望局势,不想牵扯到这种事情当中,生怕被汉军秋后算账。从之前那个担任凉州刺史的宋枭的一些做法中,就能看出来关东士族官员对凉州的深深的刻进骨子里的傲慢和无知。他们根本就不了解凉州,也不想了解凉州,他们对凉州有着极为惊人的无知和错判,又因为深深的傲慢而不愿意深入了解这里。他们对凉州形成了不可动摇的刻板印象,先入为主的认定这里是无药可救的混沌地带,遂对这里执行放养态度,然后竭尽全力捞好处,捞一把就走,什么也不在乎。凉州只能越来越差,看不到好转的希望,恶性循环无时无刻不在持续,直到迎来最后的爆发。一声巨响,雒阳崩毁。这种事情,在往后的每一个时代都广泛存在着。就算是到了信息时代,经济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深深的傲慢与无知依然是阻碍发展与交流的重要原因。某些人的傲慢和无知完全就是刻在骨子里的,把时代带来的红利当作自身血脉带来的红利,以此高高在上,做出倨傲的态度。信息时代尚且如此,秦汉第一帝国时期的古典东汉帝国,又如何能够免俗呢?一个精英教育出来的高级知识分子居然能对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