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觐见(1/4)
文彦博、韩绛的队伍,在过了州桥后。和司马光入京一样,得到了两宫使者慰劳,以及来自天子的御笔勉励。这就让其他同样入京的老臣,吃味不已。这种明显拉出来的待遇差距,孙固这样的人,或许还无所谓。可是冯京、韩维就不一样了。特别是韩维,当年,他为什么和王安石撕破了脸?是因为青苗法?市易法?不!青苗法推行的熙宁三年和市易法推行的熙宁五年,韩维都一直在朝堂上为官。他虽然反对,但和王安石一直保持了亲密关系。那怎么闹翻的?答案是熙宁六年,因为推行免行法,废除科敷制度,改为向所有商贾、作坊主和手工业从业者征收免行钱。韩维就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了起来。于是,王安石就提议让韩维牵头,组成一个调查小组,和同样反对免行法的时任权知开封府的孙永带上吕嘉问等人一起去调查一下问题。结果韩维直接用最激烈的态度进行了回应:请郡!原因?他自己当庭说了。“陛下对臣居然还不如吕嘉问这样的年轻人……”“臣好歹也是先帝任命的潜邸大臣……是陛下您的股肱羽翼……”“您现在却让臣去和这些‘幸进小生’一起去调查这样的小事情?”“臣还有何面目出入朝堂?”于是直接撂挑子,当天就坚决辞任翰林学士,头也不回的去了洛阳,成为富韩公的座上宾,后来更成为了耆英会十三元老之一,直至出知许州。所以,韩维要面子是肯定的。之前,他没有入京,司马光有两宫使者当街慰劳,还有天子御笔勉励。他入京后,两宫却只派了使者,到了他的住所慰劳。并没有当街慰劳,更没有天子御笔勉励。他已经很吃味了。现在,文彦博和他的哥哥韩绛入京。却得到了和司马光一样的待遇。韩维内心的不平衡,瞬间被引爆。被区别对待让韩维很恼火。于是,恼火的韩维,立刻去找其他入京的元老。孙固身体不好,没有见他。但冯京、李常等其他元老,都很赞同韩维的说法。都觉得两宫和少主,是不是认为他们这些元老的地位,就应该低于文彦博、司马光、韩绛?和韩维一样,李常同样是当年大行皇帝潜邸出来的大臣。而且他辞官的原因和韩维大体相同。熙宁三年,推行青苗法后,李常作为右正言天天言说青苗法害民。让他拿出证据来?没有!让他去地方调查?此岂陛下善待儒臣之政?直接拍拍屁股去了洛阳。最妙的是在外州郡为官了十来年后。无论是韩维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