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老臣手段(2/4)
法的很多好话。尤其免役法和免行法,被韩绛称赞是‘千古德政’,只需要‘稍作修正,去其害处’就可以‘施及百世,用为成法’。听得文彦博太阳穴都在跳动。偏偏,文彦博自己已经致仕了好多年。想要反驳,却拿不出恰当的说辞和具体的案例。此外,现在韩绛在说话,他要是贸然打断就太失礼了。所以,他只能一边听着,一边在心中思虑着韩绛所言的漏洞。韩绛在侃侃而言,将近两刻钟后,终于结束了他的进言,持芴而奏,拜道:“故此,以老臣愚见,当今天下之政,在于为政者太急,在于施政者冒进……”“大行皇帝,神武睿知,早知此弊,方以德音,以教少主……”“今皇帝陛下初登大宝,便罢市易法,去堤岸司,与民生息,与民分利,实乃天下之幸也!”“老臣愚钝,以为当今之政,当依大行皇帝遗命,用老成谋国之士,去浮躁冒进之人,缓急进冒进之策……”“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何止君子、学问当琢磨、切磋,方能长久,国政亦然!”韩绛的话说完后,就持芴恭立着。帷幕后的两宫,却长久的没有反应。她们都在消化韩绛方才所言带来的震撼!韩绛的进言,是过去十几年来,两宫第一次听到的。过去,围绕在她们身边的人,都在告诉她们,新法一无是处,新法害民残民。韩绛是第一个说,新法也有些可取之处的。尤其是免役法和免行法。但两宫一时间都难以接受这种新奇的视角。原因?很简单!向太后是因为她的父亲向经,当年因为市易法配套的免行法施行,被言官弹劾影占行人,被迫出知青州,死在外地。这让她不可能对免行法有什么好感。可是,韩绛偏偏说的有些道理。特别是,现在向太后的身份变了。她不再是那个没有儿子的向皇后。现在,她的儿子是这个天下的主人。所以,身份一变,看问题的角度也就不一样了。从前,免行法什么的,在向太后眼中,完全就是恶法。别人别说在她面前说免行法的好话了,就是提起来她都可能会发怒。而太皇太后,则主要是因为韩绛言及免役法的事情而有些不是很高兴。免役法免役法,顾名思义,就是免除百姓过去的徭役,而用交税代替。可问题是,大宋的役法是与众不同的。在过去的嘉佑时代,只有全县财产最多的人,也就是五等户才需要去论调服役——当然官户不在此列。除此之外的其他人,并不需要服役。可免役法实施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