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苗授(2/3)
文坛上,总是死人比活人有用!毕竟,死人不会反对更不会出来争辩!苗授,却已经感激不已,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再拜道:“大行皇帝盛赞皇帝陛下赞誉,臣代先师再拜谢恩!”对苗授来说,安定先生胡瑗,实在是如同再生父母一样的存在。若无胡瑗,苗授很清楚,他绝不会有现在的成就和地位。天下鸿儒之中,在胡瑗之前,没有人肯收武臣子弟,特别是低级武臣之子为门生,更不要说悉心教导了。胡瑗之后,关西讲学之风,才日益昌盛。才出现了横渠学派!帷幕内的两宫,看着苗授在殿中感恩戴德,毕恭毕敬的样子,也都是点头赞许。对她们来说,一个战功赫赫的大将,是值得警惕的。可一个自带儒生气质,说话彬彬有礼,谈吐不俗的如同士大夫一样的大将,这就要放心的多了。毕竟,士大夫和大宋王朝是绑定在一起的。天子固然是天下之主。可这天下也不仅仅是天子一人的。还是士大夫们的!这一点,宫里面和朝堂上,早有了共识。于是,对苗授有了不少好感,本来只是礼仪性的陛见入对,却忍不住的多问了些问题。这些问题,都和熙河路有关。苗授就是从熙河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两宫的那些问题,他自是对答如流,听得两宫非常满意。以至于苗授走后,太皇太后都在叹息:“可惜了!”“若苗授有一个进士出身,此番熙河边帅,舍他其谁?”向太后却摇了摇头:“娘娘,苗授是殿帅候选……”“就算他有一个进士出身,也不可任为边帅!”苗授已经是正任官了,距离节度使只差一步。放他回熙河,岂不是要出一个手握重兵重兵的正任节度武臣了?两宫都不敢担这个风险!须知,现在可不是国初了。一个在边地手握重兵的正任节度使,不是谁都可以驾驭的。赵煦在旁边保持着沉默。今天,他收获很大!见到了苗授,还和苗授建立了初步联系。有了这个联系,未来燕达致仕后,这殿帅就依旧还是他的人。汴京的禁军,特别是上四军和御龙诸直,就依然是听他号令的。……苗授走出大内内东门,轻轻吁出一口气。他的儿子苗履迎上来,低声问道:“大人,今日陛见怎这么久?”这是礼仪性的陛见而已。常规在殿前拜两拜,报上名讳,两宫随口问两句就能出来。但苗授却在宫中停留了差不多一个时辰!不合常理!苗授轻声道:“陛下言及先师胡公,多有赞誉……两宫慈圣因此青眼有加,多问了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