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奇书小说> 历史军事> 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四百二十三章 廷推(1)(2/3)

第四百二十三章 廷推(1)(2/3)

些难为他了。毕竟,不是什么人都能在强忍着恶心的情况下,还能中气十足的推荐着一个个大臣。只能说,没办法啊!……吕公著之后,司马光、张璪陆续上前荐举。司马光推荐的人选,和吕公著差不多。除了将李常换成了工部尚书王存外,没什么变化。王存,是庆历六年的进士,也是旧党在朝中的代言人。熙宁变法时,强烈反对,但因为和王安石旧时关系不错,所以两人虽是政敌,但属于那种君子和而不同的政敌。王安石在朝时,没有为难他。但也没有提拔他。直到王安石辞相后,他才开始逐渐起势,元丰以来,历任国史编修、修起居注,右正言、翰林学士知制诰、权知开封府。元丰八年,进枢密直学士,为兵部尚书。赵煦即位后,改工部尚书,寄禄官升为朝议大夫。但这个人有大缺点——他严重缺乏地方州郡和路一级的履历。他除了早年曾在地方为官外,一直在中枢。虽然当过一年多的权知开封府,也做了一些事情。但这并不能弥补他资序上的缺点。所以希望渺茫。中书侍郎张璪,则没有出乎赵煦意料的,推荐了吏部尚书曾孝宽以及礼部尚书韩忠彦。这完全符合他的人设。在大事上,骑墙看风向,实在不行,就选一个不会得罪任何人,也不会有任何风险的选择。所以,这个张璪才会成为赵煦上上辈子,旧党撬动新党内斗的抓手——另外一个是已经出知苏州的韩缜。赵煦在听了张璪的推荐后,就意味深长的笑了一声。“这张邃明啊……”赵煦在心中摇头:“与乃祖张洎一样,都是蛇首两端之人。”这是张家人的常态了。乃祖张洎是这个样子,张璪还是这个样子。想当年,苏大胡子和张璪可谓是至交好友。就差斩鸡头结拜了。然而,乌台诗案中,对苏大胡子最狠不是李定,而是时任知谏院的张璪。那架势,都恨不得要将苏大胡子处死,拿他的脑袋祭旗了。反倒是,和苏轼关系渐渐疏远,甚至可能有了些小矛盾的章惇,不断为苏轼开脱。过去被苏轼天天骂的王安石也极力营救。而等到赵煦的上上辈子,元祐时代,还是这个家伙,在旧党上台后,就开始拼命靠拢,想要纳投名状,却没有想到别人根本不要他。利用完了,就直接给他扣了无数顶帽子,赶出了汴京。如今,这家伙也是一般。看到韩绛回朝后,深受信任,立刻就靠拢过去。这一年来,其在韩绛门下,做事勤勉,无论是役法检讨,还是青苗法检讨、罢废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