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各方(1/8)
文彦博靠在太师椅上,眯着眼睛,静静的听着,在他身前的人的话。“官家已下敕书,召回杨潜古、崔平叔……”“还望太师能入宫劝谏,万勿令这等小人回朝,以免污元祐更化之政,使圣朝蒙羞。”说话的人是新除的左谏议大夫梁焘。梁焘的父亲是梁蒨,文彦博的门下老人。曾在贝州城下,跟着文彦博一起平定王则之乱。从此入了文彦博的眼,一路提拔。有着这些香火情在,梁焘当然也能在文彦博面前有说话的地方。文彦博听着梁焘的话,只闭着眼睛,道:“杨潜古为人如何,老夫并不知晓。”“但崔平叔,却是老夫门下故吏……其为人,老夫也算是了解的。”“仁祖当年,就曾以‘尽美’二字,赐予崔平叔,勉其为国效命!”这是事实。崔台符最初是跟着文彦博混的。崔台符改官的荐书之中,有一张就是文彦博给的。所以,文彦博是崔台符在官场的领路人。故此,这么多年来,尽管文彦博对崔台符一直态度冷淡。但每逢节庆,崔台符都会派人去洛阳(现在是汴京)给文彦博问安。而文彦博虽然一直冷处理,但也没有将崔台符派来的人赶出去。梁焘听着文彦博的话,低下头去,道:“当年的崔平叔是当年的崔平叔!”“太师难道忘了?”“熙宁年间的登州阿云案,崔平叔阿附王安石,扭曲刑统,流毒至今……”“下官听说,太师当年因此曾言:崔平叔,非吾门下故吏也!”当年的登州阿云案,最终演变成了大宋的刑讼大辩论。司马光、王安石各执一词。朝野内外,分别站队。崔台符就是站的王安石的队伍。最终,王安石靠着说动先帝,前后三次以天子权威,下达诏敕,修改法律,才战胜了司马光。这也是司马光和很多参与其中的旧党大臣最不服的地方——辩论就辩论!讨论就讨论!说不赢我了,你就请君权下场?而且一请就是三次!几个意思啊?不要脸!自然,输了的旧党,是越想越气。于是,就把气撒向了那些在登州阿云案中,站队王安石的人。很多最开始并不支持变法的人,就这样被赶到了王安石的队伍里。崔台符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事后,因站队王安石,而被文彦博公开宣布,革除门生资格,并收回对其的保举书。“而这些年来,崔平叔在朝,所造祸端,天人共鉴!”“其与权阉,狼狈为奸,为其诬罪、拷打、锻炼成狱者,数以百计!”梁焘说到这里,就有些激动了。“太师!”“若杨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