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二章 向太后要撤帘(2/8)
化矛盾的人。
尤其是,先后拜任的两位左相,韩绛和吕公著,都是能控得住场,稳得住基本盘的人。
正是这些人,将大量的细务庶政,接手过去,处理的井井有条。
使得赵煦,得以按部就班的悄然推动他自己的议程。
当然了,这样做的代价,也是有的。
都堂权力,已空前强势。
宰执们的签押的帖子的效用,已经开始接近唐代宰相们签押的堂帖。
特别是在宰执们,自己兼领的有司内。
其所签发的帖子,甚至已经和赵煦的手诏差不多了。
没有人敢违抗,也无人敢掣肘。
这就很不大宋了。
大小相制,异论相搅的权术基础,已悄然松动。
一个又一个利益集团,正在飞快成型。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大宋朝,正日益向着深层政府的方向演变。
官僚集团的力量,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强大。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曾布了。
自拜任以来,曾布借助府界一案,开始将他的威权,扎根于刑部、大理寺之中。
如今,内外刑案,州郡上报的死刑复核裁决,大理寺、刑部都要请示他,得到他的批示,才敢执行。
至于沈括所领的专一制造军器局?
那就更是如此了。
现在,专一制造军器局上下一切事物,都是沈括和他提拔起来的那帮伎术官在管。
就连都堂都不能过问!
除了刘惟简领导的诸司专勾司外,根本没有人知道,专一制造军器局每年花了多少钱,这些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
尽管如今的专一制造军器局,在沈括的领导下,效率还算不错。
但未来呢?
反正,赵煦感觉,再过个几十年,这专一制造军器局,怕是会变成一个,谁都碰不得的怪物。
不过呢,这世界上的一切,不都是这样吗?
熵增之下,万物都将腐朽。
没有什么东西,能永恒。
所以啊,赵煦从不考虑以后、将来这种太过长远的事情。
他所求的,从来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