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一章 亲幸蔡府(3/5)
轻点了一句:“当以仁义为道,忠恕为教,敬鬼神而远之!”在最后一句话上,赵煦特意提高了一点声量。王寀听着,却是没有反应过来,只再拜道:“诺!”“臣谨遵德音教诲!”直到御驾远去,他起身的时候,才忽感一直心悸,望着车驾,浑身战栗。因为……他在守孝的这三年中,曾有一次生病,于是就感到了生命的脆弱,开始向往传说的神仙方术,涉猎神怪之说,以期觅得长生之术。……车驾继续向前,不多时便到了一处门前列戟的宅邸之前。身服紫袍,腰缠玉带,戴着展脚幞头的蔡确,已领着阖家上下,在大门前摆好了造型。待得车驾近前,蔡确便领着全家老小一起上前迎接。“观文殿大学士、福建观察使、判泉州兼提举泉州市舶司、上柱国、御赐紫金玉带、食邑四千五百户、食实封一千四百户臣确,恭迎皇帝陛下驾临,恭问皇帝陛下圣躬万福!”赵煦端坐在逍遥撵上,听着蔡确那熟悉的福建口音,上上辈子的无数记忆,在脑海中回闪着。有绍圣时,审查元祐诸案,从高士充到高士京,自内廷内臣到女官,还有当时在场的许多的人口供。自然也有着赵煦自己对少年之时的那些懵懵懂懂的记忆的残留片段。元丰六年秋,确与中书侍郎张璪奏事于崇政殿,上忽悲不自胜,谓确曰:天下事,恐至于此矣!确骇曰:敢问所因?上曰:子幼奈何?确曰:陛下春秋鼎盛,忽有不详之语,敢问所因?上曰:天下事当得长君维系否?确曰:延安郡王陛下长子,臣不知其他!不审所谓!上曰:卿果能为社稷计,宜早谋划!确与璪俱进:臣等敢以死守!于是,就有了赵煦记忆中,那印象最深刻的童年经历——元丰七年春,他被自己的父皇牵着手,出现在集英殿上。也是在这次的集英殿上,他的父皇给他做了周密的安排。以王安礼出知江宁,命李宪、吕升卿行君臣之礼,旋即命他们各归所镇,又亲口宣布——延安郡王明春出阁,当以司马光、吕公著为师保。而这在后来,被证明是蔡确和赵煦父皇多月密议、规划的结果。然后就是那些命运之日,立储前后的刀光剑影了。有的是赵煦亲眼所见。那些在立储时,他被国婆婆抱着,亲眼目睹、亲耳所听的太皇太后和向太后之间的争执。而有的,则是后来才得知的。譬如,蔡确使其妻、母,入宫与向太后商议。譬如,蔡确和章惇在都堂,对王珪的逼宫,所说的话:言之则是从,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