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奇书小说> 都市言情> 带着荒田回过去> 第62章,卖辫求学(2/4)

第62章,卖辫求学(2/4)

这么多?”“嗯,不行,这钱我得收好了,找个地方放好,丢了就要人命了。”王秋菊说完,四下在那里找地方塞。深怕这“巨额”财产被人偷了。杨小乐看着杨广志,笑呵呵的说道:“爹,这下大姐上学,你不会说没钱了吧!”听到这话,杨广志沉吟了一会。没回答他,而缓缓的问道:“你知道现在的工分和以前不一样了吗?”杨小乐疑惑了一下:“怎么了?有什么不一样?”心里估计猜到什么了。杨广志抽了一口烟,这才缓缓的说道:“以后产的粮食大家一起吃,也就是说不分什么小孩和大人了。”“对啊,这我知道!”这个杨小乐自然是知道的。听到这话,杨广志轻轻颔首,继续说道:“吃的一样,那家里劳动力多的不就吃亏了吗?劳动力少的不就占便宜了嘛!就像我们家一样。粮食一样吃,那干活的人有多有少,就不公平。所以队长说了,那就把粮食和猪肉以及生产队的产出,按照多少钱折算成工分,年底结算家里工分不够的,要用钱来买工分。”说完以后,看着杨小乐说道:“你大姐如果不去上工,这工分的缺口,按照一年口粮(粮食,蔬菜,肉食还有其他)来算,得二十块左右去买工分,加上上学一年大概要10块钱,一年就是30块钱缺口。这还是你大姐的,你,老四,老五,你们4个人,一年下来,不少的缺口。”(看到这里,很多人明白以前农村孩子不读书了吧?目光短浅吗?有这个因素在,但是更多的还是无奈。上面的可能写的不够细,打个比方,如果一家3口人,全都是劳动力,另外一家7口人只有三个劳动力,那吃喝都在一起不分了,3口全劳动力的肯定吃亏,那吃都吃了没办法,那就花钱买工分。没工分怎么办?那时候社员年底是分红的。按照1工分多少钱,你家要是不够,就拿分红去冲,分红少分,后者不分,甚至不够的还倒挂。这就是倒挂户的来历。深入的解释还有,但是不能再进一步的解释了,再解释就要被关进小黑屋了。以上的内容和解释来自一位79岁老人,44年生58年从农村生产队考入县中学。仅供参考。)听到这话,杨小乐沉默了一会。而此时王秋菊刚刚把钱藏好,也是一脸无奈的看着两人。家里这两个人算稍微能定大事的人,自家男人虽然是一家之主,为人太老实了。老三虽然是个孩子,但是打小就聪明。所以两个人其实可以谈谈的。至于她,平时咋咋呼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