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奇书小说> 历史军事> 铮铮大宋> 第四十八章:舌战群谏(三)(2/7)

第四十八章:舌战群谏(三)(2/7)

    赵旸目视着刘湜,忽然疑惑问道:“审官院是干嘛的?”

    御座之上的赵祯不自觉地翻了翻白眼,殿内亦响起一阵轻笑,善意的笑声及冷笑声皆有。

    但刘湜听闻却是心中暗喜,振作精神,不动声色解释道:“考核六品以下京朝官殿最,排列其爵名、秩位,在此之上提出相应内、外职务任命,上报以待批……”

    赵旸大致听懂了,所谓审官院,就是取代了一部分尚书吏部的职能,再一看这刘湜一副跃跃欲试的表情,他嘴角一勾,恶意满满道:“那你谈谈范相公当初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提出的‘明黜陟’吧。”

    “啊……”刘湜顿时就傻眼了。

    眼下他大宋的磨勘制,只要有合适的推荐人,文官三年一迁、武官五年一迁,只要磨勘期满了就可升迁,哪怕碌碌无为;甚至于,只要不犯下重大罪行,中等过错以下也不过延期一两年升迁。

    可以说磨勘几近相当于熬资历,哪怕无才能、无功绩,熬得时间久了,还是能够上位,只不过较那些有才能、有功绩的晚几年罢了。

    但范仲淹提出的“明黜陟”,却希望朝廷罢黜那些碌碌无为、尸位素餐的官员,非但要令其不能升迁,还要将其贬职、罢黜,自然而然会激起极大的反对浪潮。

    而如今,赵旸要刘湜当众谈论此事,这是刘湜敢谈的么?

    毕竟是人都知范仲淹提出的这项议案是有利于国家及吏治的,若他刘湜反对,那他就成了小人;可若他公然表示赞同,那就等于站到了某一些官员的对立面——考虑到当年就连范仲淹都被逼得只能离开汴京,这股势力可不小。

    “啊……这……”刘湜张了半天嘴也没下文,倒是额前的冷汗吓出不少,只见他用衣袖擦了擦汗水,惶惶道:“事实上在此之前,我在三司二十四案任过钱帛案案使……”

    话音未落,殿内就响起一阵嘲弄的嗤笑,其实他们也未必都敢公然谈及范仲淹的“明黜陟”之议,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嘲笑刘湜。

    其中就属赵旸的嘲弄笑容最为放肆,目视着刘湜讥讽道:“身为御史,理当刚正直谏,然而你连范相公的‘明黜陟’一议都不敢评论,你有何资格来评判我?”

    刘湜又羞又气,正要开口反驳,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