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皇祖母慢走(1/5)
“也不知道朕百年之后,这硕大的宣室正殿,又会是怎样一番场景。”“朕,又能得个什么谥号……”“——武?”“亦或是宣、明之类……”为故去的老爷子盖棺定论,定下‘孝景皇帝’的谥号,刘荣不免想到将来,自己可能得到的谥号。对于封建时代的帝王及贵族而言,谥号,几乎是唯一能证明,或者说是总结自己毕生功过的勋章。就好比后世,或许有人不知道刘彘、刘彻是谁;但你要说汉武帝,那就算是一天学都没上过的大老粗,恐怕也会若有所思的点下头:嗯,武皇帝,应该还是有点牛杯的。又好比你说刘恒、汉太宗,估计也是没多少人知道。但你要说汉文帝,那即便是连文景之治都不了解的文盲,也会面带赞可的点头说上一句:文皇帝,怎么也得有两把刷子的吧?刘荣自也不能免俗。即便身为穿越者,一朝坐上了皇位,刘荣也还是免不了畅想起将来,自己可能得到的美谥。封建帝王的谥号,如果非要从好到坏排个序,那前两名,无疑是文、武二字。文字儿,刘荣的祖父已经用掉了;剩下的武字,则针对性过强,又多少有些‘只有武德拿得出手,其他方面一塌糊涂’的嫌疑。既然穿越到了这个时代,又取代了原历史时间线上的汉武大帝,刘荣自然不可能只做一个单纯意义上的‘武皇帝’。对外征讨要搞,对内治理也要搞;学术文化要搞,科学进步也要搞。这方方面面综合起来,再去掉已经被祖父用掉的文字儿,以及刘荣不屑一用的武字儿;剩下能彰显帝王能力、功绩全面的美谥,那也就是個宣字。《谥法》云:圣善周闻曰宣;施而不成曰宣;善问周达曰宣;施而不秘曰宣;诚意见外曰宣;重光丽日曰宣;义问周达曰宣;能布令德曰宣;浚达有德曰宣;力施四方曰宣;哲惠昭布曰宣;善闻式布曰宣……总而言之:够全面,也够正面。“孝宣皇帝吗……”“那庙号……”御榻旁,才刚即位不数日的新君刘荣,已经是遐想起了自己将来的谥号和庙号。而在刘荣身旁的御榻之上,窦太皇太后目不斜视的呆坐原地,只嘴上,不轻不重的开口道:“搬去长乐也有几日了,太后,可还住得惯?”看似随意的一问,却惹得栗姬眉头微微一皱,明显是有牢骚要对窦太后发。——和拥有宣室、温室、清凉三殿,以及凤凰、绮兰、广明、宣明等诸多殿室的宫殿群:未央宫宫殿群一样,长乐宫,也同样是有众多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