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不一样,很不一样(2/5)
三十万大军,至少倍之的民夫、辅兵,光是吃,每个月便是近二百万石;”“又河套山高路远,每一石粮食被运去高阙,或许便要额外付出一石余,来作为运输所费。”“如此,便是四百万石每月了……”…说着,郦寄不由得深吸一口气,勉强说服自己,将兵力投入、军粮耗费这两项暂且抛在脑后。可即便去掉这两个大项,余下的部分,也已就让殿内四人胆战心惊。尤其是刘荣方才,所提到的:攻打高阙所造成的伤亡,有可能会让汉家在战后,承担起高达上百万万钱的抚恤、补偿负担。上百万万钱!什么概念?——太宗孝文皇帝曾算过:如果汉家和匈奴人,先后决战三次,且每次都主力尽出,汉家所消耗的钱、粮、用度以及其他投入,总价值大约在四百万万钱。也就是说,少府攒够四百万万钱,汉家就可以不去麻烦底层民众、以不加税为前提条件,自费把匈奴人给打掉。四百万万钱,前后三个阶段的总决战,每个阶段大约一百四十万万钱。换而言之:若强攻高阙,无论成败——一旦伤亡过于巨大,那汉家的战争投入,就很可能超过原计划中,汉家打算用来和匈奴人决战的,最终决战某一阶段的几乎全部成本。成本极高,风险极大!自然而然的,郦寄、栾布、韩颓当三人,看向高阙的目光也愈发古怪了。——你高阙是个什么东西,非得着我汉家花费上百万万钱,去赌一个正面攻破的机会?哦,你是幕南门户啊……那没事了……但即便如此,上百万钱的战后抚恤金额,也实在是多到吓人。这会造成什么?非常简单。当汉匈高阙战役正式打响,但凡是在场这三个老家伙其中一人挂帅,那就必然会在暗中算这笔账。当攻打高阙的战事伤亡,达到让汉家损失惨重,陪抚恤金就能赔死的程度时,这三人必定会出于性价比的考虑,而停止攻打高阙。不继续打,就不用继续伤亡,从而不断扩大战后需要给出的抚恤金了。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后世人常说,战争时政治的延续,因政治斗争强度溢出而爆发,并为政治而服务。但从这一套‘算账’理论,也就是财政、经济——或者说是得失论的角度考虑,战争,往往都是零和博弈。即:胜利一方通吃,战败一方全输。只要打赢了,那就应有尽有;只要战败了,亦是一无所有。后世近现代,姨妈巾国便是出于这个原因,而在政权无比艰难的时期,决定孤注一掷,去搏一个‘赢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