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奇书小说> 历史军事>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517章 板子打下来,很疼的(1/5)

第517章 板子打下来,很疼的(1/5)

    说一千道一万,此次突发的奴籍案,到底对长安朝堂意味着什么?乍一眼看上去,不过是一次出人意料的突发事件,在不明力量有意无意的推动下,发酵成了一场吹响汉家官场的反贪风暴。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一件原本稀松平常,再寻常不过的非公室告,在天子刘荣的刻意推动下,发酵成了一场遍及天下范围的大辩论。辩题为:官员到底该不该贪污、腐败?汉家对于官员的道德要求,底线到底在哪里?是和太宗孝文皇帝那般,对贪污受贿者‘赠金以愧其心’?还是如过往这些年般,听之、任之、由之——任凭天下官员上下其手,吃的大腹便便、满嘴流油,却置之不理?还有;对于官员的经济,以及官员与官员、官员于豪强之间的利益关系,究竟有没有针对性的限制?比如:不允许官官相护?亦或者,是不允许官员与豪强往来,亦或是不允许官员收受‘贱籍’,也就是商人的贿赂?更有甚者——存不存在,或者能否出台一项新的限制,在汉家现存的贿赂之风盛行的情况下,禁止官员为了某些特殊的事,而收受特定人群的贿赂?这个话题很宏大,也很深刻。却很难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因为在人类发展史上,对与错,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好比殉葬制度——并不是从最开始,妻儿老小、奴仆随从一并殉葬,一夜之间就变成不允许殉葬。而是一点点、一点点的改进,发展。从最开始的‘按户口本集体殉葬’,发展成子女不殉葬,再到正妻不殉葬……最终,殉葬的便只剩下奴隶,以及与奴隶并无本质不同的妾室。随着华夏文明从奴隶制社会,正式踏入封建制社会,殉葬制度这最后的残存,便也随之近乎消失。而这,也正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上,每一个‘对错观念’形成的完整过程的缩影。贪污腐败、收受贿赂,也是一样的。——对于贿赂,华夏文明也并不是最开始,人人都争做和珅,然后一夜之间,又都变成两袖清风的廉洁官吏。这也是有发展历程的。最开始,官僚群体,确实是本能的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其私人利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才慢慢发现:官员谋私,是对整个社会成员、对集体的重大伤害。但既得利益集团已经形成,浩浩大势不可阻挡。怎么办呢?无法急刹车,就只能一点点争取。争取的方式,则是从最开始的无可奈何,先迈出第一步:倡议。——接受贪污、受贿行为的存在,不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