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4信息茧房(1/5)
唐植桐骑着自行车,将张永祥载到前门车站。这里有不少去城外的公交车,37路从前门始发,终点是石景山,经过张永祥所在的公社。对于张永祥来说,脚步、时间都不值钱,他不想花这个钱,但唐植桐没同意。坐车不仅能节省时间,还能节省体力,更何况37路全程票价才三毛五,对唐植桐来说如九牛一毛。唐植桐给张永祥买了车票,把他送上车,看着车开走后,才转身骑车回去。到家后免不了跟张桂芳汇报一下情况。凤芝挨了揍,在一旁抽噎,唐植桐没有安慰她。八九岁已经不能归在不懂事的孩子行列里了,最起码的脸色、好歹都应该知道且遵守。唐植桐可以容忍妹妹馋一点,但接受不了不懂礼貌。趁孩子还不大,打一顿就掰过来了,若是任其发展,等以后会追悔莫及。陪母亲说了几句话,唐植桐回到厢房的时候,小王同学正在跟报纸较劲。家里虽然买了缝纫机,但小王同学之前都是做小件,铅笔袋、书包、改个裤脚、打个补丁啥的,没有做正经衣服的经验。偶尔有邻居过来托小王同学做衣服,她都以不会做为由给拒绝了,改裤脚的小活倒是都接了。对于小王同学的做法,背后说啥的都有,有说看不起人的,也有支持小王同学的:“你不就是想占便宜省点工钱吗?桉子家的不会做怎么给你加工?加工坏了算谁的?敢情人家不仅不收钱,还得倒贴你一块布?”日子一点点过,家里人口多,也有了缝纫机,小王同学就将做衣服的手工活提上了日程。此前虽然一直在学习,但那也只是处在理论阶段,实践起来她也担心糟蹋了布。这不,她打算先拿报纸练练手,在上面用铅笔画上线条,裁剪下来后再放在丈夫身上比量,确定尺寸合适再在布料上下手。唐植桐是个合格的衣架,在配合完小王同学后,继续坐在桌前画脚扣的设计图,小王同学则在缝纫机上划线裁布。一时间,厢房很安静。岁月静好,莫过于此。4月11日,星期一。唐植桐吃过早饭没有和小王同学一路同行,而是去了押运处,跟小王同学交代的理由自然是单位有公事。出了永定门,唐植桐找个不起眼的角落薅出来五只母鸡塞进麻袋,都是一年多一点的年纪,正是下蛋旺盛、拼搏未来的时候。母鸡依旧是前年被卖的模样,捆着双脚,鸡嗉子饱满。当时盛传一切要充公,所以工地附近的部分农民把能卖的都卖了。又因为当时收鸡、鸭、鹅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