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西苑第一诗人(2/4)
乱。自己必须做出改变。如何改变?聚财收兵只是一时权宜之计,改变人心才是长久之计。打破太祖皇帝在国朝初年建立的禁锢一切以求稳定的桎梏,同时摆脱配套这个桎梏的程朱理学,利用这些年间大兴阳明心学,思想动荡之际,彻底改造程朱掺了许多私货的儒学。反正它在历史不知被多少人精心装扮过。从昨日的一念公学群殴事件来看,相信用不了多久,自有大儒为我辨经。朱翊钧拿出一张白纸,取下一支毛笔,蘸上墨汁,挥毫在纸上写下两行字。“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科学技术,启动工业革命,进行增量发展。”今后大明的政策围绕一个中心,发展科技,推动生产力,开启工业革命。自己也有足够的力量去开启华夏民族从未有过的新时代。开天辟地!把这张纸条丢进火盆,看着它在橘红色的火苗中变成灰烬后,朱翊钧心情大好。“祁言,出去吹吹风!”祁言连忙说道:“殿下,天色变阴,可能要下雨。”“下雨就下雨,孤管不到老天,他也管不到我。他下他的雨,我骂他的娘!哈哈!”朱翊钧畅快地笑道。出了紫光阁,沿着湖西的林荫道往北走。前面是原蚕池改造的游泳池。这座建筑很独特,有点像水立方,一半是石块垒砌的房子,一半是玻璃大棚,晶莹剔透,闪闪发光。外臣们看到了,各个都会腹诽。太子殿下表面节俭,实际上也是个浪费无度的败家子,居然用昂贵的西洋玻璃去搭建这么一个棚子,实在太奢侈了。其实用玻璃搭建这个棚子,比用木头搭建还要便宜。西洋岛只是一个名字,它可以在任何地方,包括京城很近的滦州。但皇家修建宫宇的木头,是有要求的,最近的也要从东北砍伐后运过来,这运费就不知几凡。要是再骚包一点,非要金丝楠木之类上档次的木头,必须在南海地区或云贵缅甸砍伐,再千山万水地运出大山深处,那就更耗费不知几凡了。朱翊钧走过游泳池,走到玉河桥,往东边才走了三分之一,听到有丝竹声和清丽的唱腔从东边飘过来。隆庆帝过完大寿后,后宫嫔妃们对昆曲,以及后续引入的徽调、南音等清婉戏曲十分着迷,欲罢不能。于是陈氏与朱翊钧商议好,每隔三天在西苑梨园坊和琼华宫排戏一天,后宫嫔妃们聚集在这两处看戏。今天又是看戏的日子了?朱翊钧摇了摇头,往回走,走到玉河桥西段,下了引桥,沿着湖西林荫路继续向北走。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