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咱大明有钱了!(3/5)
没人这么不识趣,都跟着大家一起烘托着气氛,哈哈大笑,都在期待着张居正的讲解。“是棉布。嘉靖四十五年开始,棉布在出口数量上超出第一大项丝绸。但是由于单价低,所以出口总金额上还是落后于丝绸。但棉布年年增长迅猛,终于在隆庆二年,数量和金额上全面超过丝绸,成为我朝出口第一大项。”众人赞叹连连。张居正右手在空中往下压了压,会议室很快恢复安静。“棉布出口迅猛,原因有几点,首先是上海、天津两大棉纺中心相继发力。上海依托江北泰州、泰兴、通州、如皋等县农垦局棉田,天津依托河间、济南沿海地区的农垦局棉田,有了充足的棉花供应。招商局集团还大量收购天竺、大食等地的棉花,补充不足。最重要的是国朝的棉纱厂、棉布厂、印染厂,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工艺创新。新型纺纱机、织布机和印染原料、工艺,不断地涌现出来。再加上水力和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尤其是蒸汽机的大规模应用,让纺纱织布产出一年比一年,花色一年比一年多。除了以上几点,本相认为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在西北、湖广和四川推行经济种棉,以及开设棉纱棉布厂。”讲了这么久的话,张居正声音依然清朗。“尤其是西北,甘肃、陕西等地,这几年推广新式农业,大力发展经济农作物,棉花就是其中重要一项。这几年,陕西、甘肃的种棉面积,已经与扬州郡东部地区相等。兰州农科所培育出适合当地的棉花良种,加上当地气候,西北棉品质比江北棉要好,产量也要高。现在兰州和西安成了仅次于上海和天津,我朝第三、第四大棉纺中心,棉布覆盖西北、四川、河南和山西,还向青海、乌斯藏、漠南漠北大量贩运。形成西北、西南本地的棉纺产业,能让当地的百姓享用价廉物美的棉布,好事啊。现在的交通运输,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上海、天津的棉布运到四川以及西北去,运费不菲啊,还怎么价廉啊?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上海、天津的棉布不用耗费巨大地运到西北西南,就地可以贩卖出去,赚钱回来。”张居正一字一顿地说道:“我们发展经济,目的是国强民富,第一步就是让百姓们吃饱饭,穿暖衣。有余力再出口赚钱。我们不能本末倒置,不能为了出口赚钱就不顾自己百姓的民生.”看到大家都一脸严肃地在认真听,张居正继续说道:“进出口对盘活经济,增加税收,非常重要。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