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谁赞同,谁反对?(1/5)
朱翊钧没指望在场的官员能解答出来,毕竟这些学问非常超前。虽然这些年不断地培养新学才子,给他们灌输新的思想。但科技可以从无到有,跨越式发展;人的思想却不能。尤其是经受了上千年儒学熏陶影响的大明主流思想,要想跨越式发展,绝对没有那么简单。各大学培养出来的新学学子们,应该有人能回答得出来。但是在座的一百多位资政,都是旧时代走过来的人。他们前半生苦读四书五经,这才博得出仕的机会。他们今天能坐在这里,已经是十几万大明官吏中头脑灵活、容易接受新思想,或身段柔软的佼佼者。但是要让他们固化数十年的思想,一下子转换过来,没有那么简单。不过朱翊钧还抱有几分幻想,幻想着在座的这一百多位大明的栋梁柱石,能有一位站出来回答自己的问题。真要是有这样的人站出来,自己这十几年的心血算是有所收获,也标志着大明文官集团被自己引上一条甩开过去糟粕、迈向崭新未来的道路。朱翊钧的目光在潘应龙和王一鹗脸上停了一会,只看到了羞愧和不安。虽然心里有些失望,但朱翊钧还是对他们笑了笑,递过去鼓励和安慰的眼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潘应龙和王一鹗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实属不易,再强求就过于苛刻了。朱翊钧目光在其他大臣脸上扫过,没有得到想要的回答,正准备开口自己回答,突然听到海瑞那浓重海南口音的独特说话声。“你小子举手作甚?”朱翊钧闻声看去,原来海瑞对着左边笔录席一位秘书郎在说话。他不过二十多岁,长相英武俊朗,穿着一身绿袍官服。那人正举起右手,并开口答道:“回海公的话,学生斗胆想回答皇上的问题。”“你小子可真是胆大包天,这里坐满了资政重臣,无一人敢回答皇上的问题,你一个小小的书吏居然能回答得上?怕不是胡言乱语、妄揣圣意。”海瑞一边呵斥着年轻书吏,一边悄悄瞄着朱翊钧。“你叫什么名字?”朱翊钧问道。年轻书吏连忙起身,叉手长揖:“回皇上的话,微臣名叫赵士祯,字常吉,现为通政司机要局书记员。”“你学过新学?”“微臣万历三年毕业于万历大学财经学院国民经济专业,参加万历三年秋闱得中,先在户部观政,后来因为字写得好,被选入通政司机要局为书记员微臣在万历大学就读时,研读过皇上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略有心得。”朱翊钧笑了,“《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