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办报(4/5)
良只是一个运气使然的人,并不是真正有本事的人,而且还喜欢吹牛。三天后。在两位律师的见证下,东方报社正式成立。陈光良出资3.5万大洋,占股70%;洪雁宾和黄春荪以《商报》入伙,占股30%。随后。在会议室里,陈光良召集所有的管理层,包括洪雁宾、黄春荪在内,进行大刀阔虎的改革。他首先开口说道:“张主编,在新的报纸《东方日报》没有创刊前,《商报》继续发现,报社不得人心浮躁,我们是焕然一新,不是倒闭。”主编张静庐连忙说道:“没问题,总经理!”连洪雁宾、黄春荪这样的人物,如今都甘心为副手,他自然不会跳出来反对什么。陈光良点点头,随即说道:“《东方日报》依旧会聘请大家,但以我们现在的人手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招募新的人才加盟,大家安心就行。”众人吃了定心丸,新东家没有过河拆桥的打算。接下来,陈光良开始说道:“《东方日报》依旧是出四张纸,但我们要逐步采用文摘文的方式,来改善报纸的布局。就是文章短小,栏目众多,通俗易懂,适合不同年龄读者的口味。”“正刊的特点要是:大量采写社会新闻,以吸引读者,时效快,报道面广,特别是本地新闻。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要招募20~50名的记者。”“副刊的特点是:刊登上海新闻界、文艺界名家的文章;邀请懂赛马、懂赛狗的人,来撰写马经、狗经;邀请武侠家,来连载。”马经、狗经、连载,都只是一开始‘拉人气’的手段。只要《东方日报》有足够的销量和人气,那么社会名家自然原因撰稿给他们。张静庐提出疑问道:“这种报纸该如何定位?”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毕竟现在市场普遍流行进步报纸,发表一些进步文章。陈光良当即说道:“大众报。我们不参加政治,作为报业人,应该本着公正的态度,但是人就不能保证不带主观思维去评价一件事,所以我们先确定《东方日报》的风格,那就是‘不做裁判’,只报道事情的自身,不要去下结论。”一个个任务安排下,《东方日报》整体思路,大家总算明白了!原来《商报》的内容也要,但要压缩文章,采取‘文摘文’的方式,比如原来1000字的新闻,现在可能只有500字新闻。这样的结果就是,客户看得通俗易懂,报纸内容又丰富多彩。新空出来的版面,则是由‘时事新闻’补上,招募大量的新记者,多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