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9 争入大内(2/4)
去年年中,原刑部尚书韦抗病逝,工部尚书卢从愿继任为刑部尚书。
卢从愿这个人很有意思,尤其是在后世一些相关的学术议论当中。
卢从愿曾担任校京官考使,御史中丞宇文融因括田户功而被本司评为上下考,但卢从愿却并不认可,不肯给予上等的考评,由是结怨宇文融。
之后宇文融密奏卢从愿广占良田,从而使皇帝对之心生不喜,乃至于日后挑选大臣出任宰相时,有人推荐卢从愿,都被皇帝以卢从愿不廉而拒用。
正因为这相关事迹,在后世“文学与吏治”的罗织学中,卢从愿往往被一些人归为文学一派,反对并打压括田括户的宇文融,并且自己广占良田,简直要素拉满,宇文融就是来刨他们根的!
但实际上,从这种观点定义而言,卢从愿恰恰是吏治派,而且是比宇文融还要根正苗红的吏治派!
首先卢从愿在姚崇执政时期长期担任吏部侍郎并主持典选,一个宰相、或者说权相,人事权必须要紧紧抓在手上。
就像张说担任中书令时,他便与担任吏部尚书、同时也是裴宽堂兄的裴漼相交莫逆。张说被罢相之后不久,裴漼随即被免。
卢从愿主持典选长达六年时间,完全覆盖了姚崇四年的执政期。而姚崇的政治盟友、被称为伴食宰相的卢怀慎,更是在临终遗表中上表称荐卢从愿等人。
所谓的吏治派以姚崇为宗,而卢从愿长期都是姚派的中坚力量,并且与张说之间颇为不合。
开元十一年,张说拜中书令,第一时间便将时任中书侍郎的卢从愿踢出中书省、甚至踢出长安朝堂,以工部尚书领东都留守,彼此成见深到难以同署共事。
张说的执政期内,卢从愿基本都是被投闲置散。但即便如此,因为卢从愿与宇文融之间有矛盾,所以仍然被一些人归纳为所谓的文学派,由此也可见这种观点之扯淡。
如果再继续牵强附会下去,可能连姚崇都要被开除吏治派,唯李林甫为正宗了,因为毕竟姚崇还应制举出身、且以文华著名,但李林甫却是纯门荫以进。
总之,时任刑部尚书的卢从愿既跟张说关系不睦,还和宇文融一派有仇。但是现在,三方却因为这一桩案事串联起来,需要一同承担来自北衙王毛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