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种黑木耳,黑土屯的致富之路(2/3)
。刚开始种林下参的时候,吉林的参农确实挣了不少钱,然而人参一多,市场就被破坏了,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林下参价格暴跌,很多参农负载累累,苦不堪言。林下参的种植周期也太长,不符合快速脱贫的理念。还有,人参只能公家收,许承安少量收点野山参还行,批量收人参就踩底线了。所以,冲着这几点,许承安就不会组织村民们种林下参。他的目标是做一个气候环境适宜,受众群更广,市场更大,同时也不会踩到底线的东西。“那还有啥能种的?”老支书其实也考虑过怎么利用集体林地的问题,然而思来想去,都想不出有什么能种的。“黑木耳!”许承安终于道破天机。老支书吃惊:“种黑木耳?”“没错,老支书,市面上的木耳供不应求,价格高昂,你知道为啥不?”老支书下意识地摇了摇头。许承安笑着解开了谜底:“因为种黑木耳用的是段木栽培法,需要大量的木材资源,不是谁都能批量种的,而这正好是咱们屯子的优势!”80年代初的黑木耳很贵。贵到什么地步?和猪肉价格差不多!如果在城里的话,能卖到差不多一块一斤,这不比带票的猪肉价格差多少了。没办法啊,物以稀为贵。这年代批量种植黑木耳得有林木资源,而且市场刚开放,很多坐拥山林的村集体都还没考虑过要种黑木耳。而且黑木耳这高昂的价格会持续很多年,直到80年代后期,袋料栽培模式的出现和郭嘉的大力推广,解决了木材资源短缺的问题,使用木屑等替代材料节约了资源,还提高了木耳的产量和质量,木耳的价格才被打下来。然而就算是这样,黑木耳市场也不像林下参那样崩盘,因为它的受众群广,市场广阔,普通人偶尔也会吃一次。用木屑取代木头袋装栽培的法子许承安也会,重生前他就自己种过木耳,郭嘉推广普及后,很多普通家庭都会种,并不算很困难的技术。但是现在他肯定不会提前把袋装栽培术拿出来的,否则很快就会被其他人学了去,郭嘉也会大力推广,每个人都能种黑木耳了,黑土屯的山林优势便荡然无存。先用段木栽培法赚个几年,等郭嘉过几年对乱砍乱伐管控严了,袋装栽培术也快面世了,我再把新技术拿出来,又能多赚个几年。至少十年之内,黑木耳都将成为黑土屯和我挣钱的一个大项目,也是带着整个屯子致富最快的法子!“东北也是种植黑木耳最好的地方,气候非常适宜,夏季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