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奇书小说> 都市言情> 年代:我在大山脚下修了个假仙> 第一百七十一章 建立培训中心,奠定龙头老大的地位!(1/3)

第一百七十一章 建立培训中心,奠定龙头老大的地位!(1/3)

    在这年代,开厂可不是简单的事。首先得有不少资金,光厂房就得不少钱。就在家里建套小砖石房都得一千多,那么多大厂房得投多少可想而知,此外还有各种设施。而且许承安要么不搞,搞的话绝对不会是小作坊,至少得丢个几万下去的那种。钱对于许承安不是问题,他现在手里就有好几万块了,如果需要更多的话,以自己现在的身份和地位,随时向农行那边多贷个十万八万。关键得让政府批。虽说改革开放了,也陆续有人开了私营企业,然而没个正儿八经的项目和人脉背景,政府那边很难批下。就比如说改革开放之初最常见的纺织厂,几乎就都是以前国营服装厂上面那批高层的家属做的,这个就是正儿八经的项目,只是没关系的涉足不了。其他人的话,除非你这个项目特别有潜力,政府特别看好,否则连小作坊都不好开。这就是许承安搞黑木耳项目的更大目的,让村民们挣到钱的同时,自己也有了个开厂的名目。对于许承安提的要求,周建国也没感到意外。别人不可能无缘无故就把自己的黑木耳栽培技术拿出来拱手给人,还帮你东奔西跑打通销售渠道,自己肯定也得有利益,这才热情积极。无私奉献那一套是五六十年代的,早就过时了。大锅饭时期没私人利益都有很多人磨洋工呢,更何况都改革开放几年了。“黑木耳采摘下来之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干!”“比如分拣清洗,去除泥沙杂质和不合格品!”“还有木耳品质分级、干燥处理、包装存储和质量检测等等,这些都需要专业团队来完成!”“如果想把阳平镇的黑木耳打出沧城,卖到其他城市,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也相当重要,这些都需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没有加工厂和团队就成不了事!”“……”周建国点了点头:“加工厂是必须得有的,专业的事得专业人来干,同时可以推动木耳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陈元中随即表态:“我也赞同,这个加工厂可以为很多人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王学昌则道:“这样一来的话,耳农只需要专心种耳就行,省心省事!”这个加工厂没人有异议,也在许承安意料之中。但是许承安需要的不只是镇政府批,还得往大了批。开厂的土地,得镇政府出面帮忙才行,这个可不是许承安有钱就能随便买的。改革开放后,上面逐步放宽了对农村和地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