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他上青楼挣钱(2/3)
着不少学生,家长们都给他送礼,手头儿也还有点闲钱。
在他看来芙蓉姑娘如果要在众人里面选一个人爱的话,自己一定是首选!
“我怎么听她喊的是爱死陈公子了啊!”一名年轻的客人酸溜溜地说道。
“是吧,我就知道!”陈清泉美滋滋的,还以为说的是自己呢。
“你知道啥啊,人家说的是陈平安陈公子。”有人跟着补了一句。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他陈平安只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小商贩而已,当初想跟我读书被我赶回去了。”
陈清泉说的是大实话,前身的陈平安在家里还没破落的时候,他爹娘确实指望他好好读书,将来能够考取功名。
结果但是的陈平安不学无术,整天就知道喝酒赌博,被陈清泉给赶了出去,家里的钱也白花了,交的学费不给退。
大康年间讲究的是士农工商,当官的地位最高,其次是农民,然后是匠人,最后才是商人。
朴实的思维觉得商人不创造价值,靠着投机倒把贩卖货物赚取差价,觉得这是最下贱的事情。
于是稍微有点名气的商贾,都会给自己买一个名号。比如在教书先生那里挂个名当个童生,就也算是读书人了。读书的目的是当官,于是童生也算是个预备官员了,给人一种前途无量的感觉,社会地位自然也就上来了。
朝廷为了鼓励生产,把农民的地位定得很高。但其实农民才是最辛苦的那一个,不但要交人头税还要交公粮,并且每年都会被官府指派去服徭役。
所谓的服徭役也就是服劳役,要为国家免费干活儿,如果干不够熟练就需要额外交钱。
农民手里大都没钱,就只能拼命地干活儿,整天累死累活的说是社会地位儿高,其实被官员和奸商们玩得团团转。
“切……今时不同往日了!人家陈公子现在可是咱们鱼台县的首富,你一个穷秀才而已,谁能看得上。”
也不知道是谁说了这句话,一下子把陈清泉给惹毛了。
“谁说的,谁说我们秀才穷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你懂不懂!”他扯着嗓子大喊大叫,脖子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
“是是是,你们读书人清高你倒是别欠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