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师父也搬家(3/3)
穆心兰凝神静气地看着图纸。
这并不是一份最终的图纸,而是一份删删改改的草图。
原本俄语的标注已经不太清晰,需要仔细辨别。
不少密密麻麻的批注里夹着用红笔圈出的关键数据,还有图纸线条改动的标志。
她看了一阵,正看到一些关键备注时,图纸却残破不全了。
她刚想拿起来去请教郑怀城,却听到文件堆那边,两人似乎争吵的声音。
“这是五六年,鞍阳钢厂的炼钢温度。大毛专家白纸黑字写着1580度,你说不对?”是郑怀城的声音。
“师父你看,这是我找到的咱们同志当时的生产日志。”
一阵哗啦啦翻书的声音传来。
“连续七天的记录,实际出钢温度都在 1620度上下浮动。”
接着又是一阵哗啦啦翻找资料的声音。
伴随着郑怀城嘴里的嘀咕声:“中心炉压、出钢速度、耐火砖损耗……”
紧接着是赵瑞刚的声音:“生产日志上记录了钢锭冷却后的收缩率,如果按专家1580度算根本对不上实测尺寸。”
郑怀城嘟囔了几声公式,大手重重拍在身边的文件上:“对对!当年设备改造后,炉温确实得往上提!”
穆心兰站起身来,朝着他们的方向看去。
就见郑怀城正在一步步比对公式,赵瑞刚手边放着满张纸的演算。
两个人的影子,在满墙文件间来回晃动。
她突然就想起冯一涛父子在研究所时候最常见的场景。
冯辉对着有偏差的数据满不在乎地摆摆手:“小数点后两位没啥影响,差不多就行了!”
冯一涛闻言,只是推了推眼镜,就在报告上草草地签了字。
两个场景一相较,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她走上前,盯着郑怀城手里那张揉皱了的专家报告,不由叹道:“郑领导,就几十度的温度,你们还这么较真啊!换了别人,早按专家说的算了。”
郑怀城拍了拍膝盖上的灰:“专家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