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天才(2/4)



    宋朝之后的文人倒是点头,这也的确无愧是千年龙虎榜。



    宋之前的人则是好奇,到底是什么样子才是被誉为千年龙虎榜的?难道他们大唐科举出来的那些都不算是什么龙虎榜吗?



    至于科举考试没有出来的那些朝代,通过这么多次的直播,也明白后世的选官制度和他们现在不是同一种。



    嬴政之前也品出味来了,科举就是考试,通过考试来任免官员,这是一项很好的举措。



    他们大秦现在用的是军功制,可也有弊端,那就是当无仗可打的时候,这一套制度就会逐渐崩溃。



    嬴政倒是对科举有点心痒痒,但也明白那是因为后世的读书人渐渐多了起来,就连平民百姓也有些能够读书识字,才能使用科举。



    如果在大秦使用科举,本来还有些平民百姓可以通过军功封赏,后来是彻底没有了。



    因为现在的知识都掌握在贵族大家手中。



    即便是纸张制造出来,知识的推广也必须要以足够的粮食、平稳繁荣的社会环境作为前提。



    很多方面,嬴政知道大秦是没有的,但不妨碍他先记下这样的制度。



    灭六国而天下一统,但现在人心还不附啊!



    汉朝的时候已经开始用察举征辟了,对于后世用的这种科举考试也颇为新奇,皇帝是新奇,但那些贵族世家可以说是相当排斥了。



    凭什么只是一场开始,你们这些甚至连寒门都未必是泥腿子就可以和他们这些簪缨世家平起平坐?



    如果陛下因为看了天幕,觉得应该用科举,那么他们世家也不会坐以待毙。



    汉朝早期还没有太深的世家的观念,但也不适合推行科举制。



    无论是刘恒、刘启、刘彻又或者是后面有能的皇帝都清楚的知道里面的原因,推行科举可以增加人才,瓦解一些老牌贵族的势力,但是他们读书人不够,也是推行不了科举的。



    无能的皇帝就继续无能,接着奏乐接着舞,这大汉强盛不强盛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也就是隋唐的时候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